行业资讯
发布日期:2024/11/6 8:41:00

 实验背景

脑缺血性血管病(I CVD)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慢性脑缺血主要由于全脑血流供应减少,从而发生脑组织不同程度病理损害,出现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对慢性脑缺血病理机制及损伤后修复的研究更是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临床研究的种种限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建立最接近人类脑缺血的理想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原理

慢性脑缺血2VO模型最早是由De la Torre等人建立,该模型使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慢性前脑的低灌注状态,从而制备慢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2VO模型已经成为研究慢性脑缺血最常用的模型,它在研究慢性脑缺血后的白质损伤、海马区神经元变性以及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神经信号传递障碍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该模型也可用于老龄化和Alzheimer's病的研究。

实验动物选择

品系:SD大鼠

周龄:10-12周

体重:300~350g

实验步骤

 

术前8~12min禁食,自由饮水。麻醉成功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

 

颈部皮肤剪毛备皮,碘酒酒精消毒

 

以无菌器械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长度约1.5cm,暴露颈部肌肉

 

在一侧颈总动脉上方的颈侧部,分离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后,停止麻醉,以4号丝线双重结扎,伤口内撒入少许青霉素,间断缝合皮肤

 

缝合完毕后酒精消毒伤口,注意无菌原则,术后青霉素肌注1周

 

间隔1周第2次手术,进行另一侧的结扎,第2次手术后模型制作完成

实验优点

①本实验方法为改良版,术后48h及60d的死亡率与传统方法比较明显降低(P<0.05)

②分期实验,有利于血液再分配和鼠脑供血的重新建立,使椎动脉能够缓慢适应代偿供血,最终实现前脑供血不足的目的

③单次麻醉时间明显缩短,当颈总动脉与迷走神经剥离后即可停止麻醉,乙醚摄入量降低,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量

④手术时间缩短,在颈侧位进行,更容易寻找到颈总动脉,减少组织损伤及对迷走神经的牵拉

⑤术后动物恢复快,对进食水和行动影响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良组

⑥与临床慢性脑缺血的病理过程更接近

上一篇:全网最全!动物实验常用生理指标或参数,拿去参考~ 下一篇:疾病动物模型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