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发布日期:2025/6/23 9:14:00

模型背景:

小鼠特异性皮炎(如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在人类和小鼠模型中均有研究。小鼠模型广泛用于模拟人类特应性皮炎,以研究发病机制、免疫机制及潜在治疗方法。

 

常见小鼠模型

自发模型:

  • NC/Nga小鼠:在普通环境中自发发展出类似人类AD的症状(如瘙痒、红斑、皮肤增厚),与高IgE水平和Th2型免疫反应相关。

  • Flaky Tail (FT)小鼠:因丝聚蛋白(Filaggrin)基因突变导致皮肤屏障缺陷,易诱发皮炎。

诱导模型:

  • 化学诱导:使用DNFB(二硝基氟苯)、OX(恶唑酮)或MC903(维生素D3类似物)反复刺激皮肤,引发Th2/Th17型炎症。

  • 尘螨提取物:通过反复涂抹屋尘螨抗原(如Der p 1)模拟过敏原诱发的AD。

  • 基因工程模型:如IL-4、IL-13或TSLP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呈现慢性皮肤炎症。

 

本次瀚江采用的是化学诱导法——使用DNFB(二硝基氟苯)引发炎症

 

实验方法:

实验前给小鼠背部脱毛,脱毛范围2.0cm×1.5cm

采用0.5%DNFB滴加至小鼠背部暴露的皮肤以及耳廓内侧皮肤,连续两天致敏,三天后重复一次。

实验第7天、第11天、第14天、第18天、第21天、第25天背部滴加0.5%DNFB以及耳廓内侧皮肤诱发皮炎。

 

模型评价:

大体观察:

 

 

HE染色:

棘层增厚(Acanthosis):表皮层数增多(如正常小鼠表皮3-4层,皮炎模型可达10层以上)。

角化过度(Hyperkeratosis):角质层异常增厚。

 

真皮炎症浸润: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聚集(真皮浅层可见密集蓝紫色核)。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