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背景: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又称特应性湿疹,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程慢、反复发作且难以根治。其中最突出的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局部瘙痒及湿疹,使患者陷入“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此外还可能伴随皮肤干燥和干皮症等其他皮肤病,或合并全身过敏性疾病,如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因此AD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的自免疾病。目前报道的AD发病的直接诱因有很多种,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微生物失衡、免疫失调、皮肤炎症与环境间的互作等等,均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AD模型大致可分为3类:自发动物模型、转基因模型、致敏剂诱导模型。而致敏小鼠模型因其低成本和易于操作而受到青睐。
实验动物:
SPF级C57BL/6小鼠,雄性,18-22 g
实验方法:化学诱导法——DNFB(二硝基氟苯)引发炎症
实验前给小鼠背部脱毛,脱毛范围2.0cm×1.5cm
采用0.5%DNFB滴加至小鼠背部暴露的皮肤以及耳廓内侧皮肤,连续两天致敏,三天后重复一次。
实验第7天、第11天、第14天、第18天、第21天、第25天背部滴加0.5%DNFB以及耳廓内侧皮肤诱发皮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