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症候模型

寒凝血瘀证 PD大鼠模型

模型建立步骤   

动物选择

选用雄性SD或Wistar大鼠(避免雌激素干扰),体重200-250g,SPF级。

预先适应性饲养1周,维持室温(22±2℃)、12h光暗周期。

寒凝血瘀证造模

寒冷刺激:将大鼠置于低温环境(4±1℃),每日2-4小时,持续14-21天(避免冻伤)。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 剂量:0.5-1 mg/kg(腹腔或皮下注射,隔日1次)。

作用:诱导血液高凝状态,模拟血瘀。

缩宫素注射: 剂量:2-5 IU/kg(腹腔注射,每日1次)。

作用:通过血管收缩加剧微循环障碍,协同寒冷刺激。

行为学验证

PD症状:旋转行为(阿扑吗啡诱导)、步态分析(步幅缩短、运动迟缓)。

血瘀证指标:尾静脉血流速度(激光多普勒)、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

终点检测

病理学:黑质TH神经元染色(PD标志)、微血栓(HE染色)、内脏器官(肝、肾)淤血。

生化指标:血浆ET-1(内皮素-1)、TXB2(血栓素B2)升高,6-keto-PGF1α降低。

中医证候:舌质紫暗(舌黏膜显微观察)、爪甲/尾部瘀斑。

 

编号 标准化模型名称
P0003204 更年期阴虚内热大鼠模型
P0003203 脾气虚证
P0003202 寒凝血瘀证 PD大鼠模型
P0003200 阴虚内热动物模型
P0003065 肾阳虚模型
P0003062 肝郁脾虚模型